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对标最强地级市苏州,东莞还要做些什么?|新区势

2022-09-07 12:28:47 2015

摘要:巧合的是,跟东莞颇为类似的另一个城市——苏州,也实现新的跨越: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超4万亿元,向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去年常住人口超1000万,东莞成功跨入“双万”城市俱乐部。刚刚闭幕的广东省两会传来捷报:东莞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

刚刚闭幕的广东省两会传来捷报:东莞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去年常住人口超1000万,东莞成功跨入“双万”城市俱乐部!

巧合的是,跟东莞颇为类似的另一个城市——苏州,也实现新的跨越: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超4万亿元,向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发起有力角逐。

同为我国制造业重镇、外贸大市,地级市中的佼佼者,东莞和苏州堪称一对双子星。对标地级市中经济体量最大、实力最强的苏州,东莞应该学习什么?还要做些什么?

请看南方经济智库带来的对比分析和观察。

1.东莞与苏州究竟有多像?

东莞和苏州,都是“世界工厂”的代名词,有很多共同的标签:地级市,制造业强,外向型经济发达,紧挨中心城市(广深、上海)……

从GDP、面积和常住人口等核心指标来看,苏州分别约是东莞的2.2倍、3.5倍和1.2倍。论经济体量和城市能级,苏州是当之无愧的“大哥”。

从全国来看,无论是工业实力、经济体量还是综合竞争力,苏州是地级市中无可争议的最强者。

从制造业的家底来看,东莞和苏州都是全球制造业重镇,均是工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东莞在工业企业总量方面有优势,苏州则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更胜一筹。

目前,东莞有19万家工业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387家;苏州有16万家工业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万家。两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紧随北上广深之后。

从区位来看,这两个城市地理位置都得天独厚:同处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分别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的核心区域,这两大区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

有意思的是,它们都紧挨着核心城市:苏州与上海紧密相连,东莞则紧靠广州、深圳。

从两个城市的发展路径来看,亦有相似之处:积极拥抱改革开放,引入大量外资,快速实现工业化。但两者起步基础有所不同,东莞以农业为主,1978年GDP只有6亿多;苏州是历史上有名的富庶之地,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1978年GDP接近32亿。

2.怎么处理好与“大哥”的关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区域经济是否活跃,关键要看龙头城市。

东莞与苏州的发展秘诀亦有相似之处,除了自身把握住世界产业转移浪潮的巨大机遇,还同它们背靠区域“龙头大哥”分不开。

一方面,东莞、苏州分别承接了大量来自深圳和上海的产业溢出,另一方面,还受益于核心城市金融、创新等高端服务业的辐射带动。同时,也得被动接受核心城市对高端要素的虹吸。

松山湖产业园

如何处理好与“大哥”的关系?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苏州的做法值得借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苏州就定下一个基调:上海做的,苏州一般不去做,而苏州要做的,是上海不想做、不便做,或者做起来成本太高的产业。

比如,同样是发展信息产业,上海发展软件,苏州就主攻硬件;上海大力发展金融业等第三产业,苏州结合自身特点做起了加工业。

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上海有强大的创新辐射能力,而苏州有强大的制造业动能。上海的创新能力和高端产业,需要结合苏州的大规模制造能力,才能把创新真正地产业化。这种合作模式可以称之为“上海创新、苏州生产、全球销售”。

产业分工协作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其实,上海并没有放弃制造业,只是依托自身优势重点发力高端制造业。比如,重点布局了以特斯拉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如,生物医药是上海和苏州均要优先发展的产业,两地不可避免存在竞争关系。

深圳与上海,都是金融、创新要素高度聚集的区域龙头城市,东莞与苏州,都是制造业基础雄厚的节点城市,当前“深圳创新+东莞智造”模式也在加速演进,东莞与深圳怎么处理好竞合关系,苏州和上海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吸收借鉴。

3.制造业如何破解“一业独大”?

众所皆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实力强劲,世界三大手机品牌云集于此,但各支柱产业之间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明显不平衡,“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隐忧已经显现,亟需加快形成多极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

苏州则培育出一批实力强劲的主导产业。专家认为,苏州在纳米技术、生物医药、高端纺织、优特钢铁、通信技术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制造、区块链、航空制造方面已经处于亚洲一流水平。

由于拥有中国最好的工业产业链、最庞大的成熟工人和工程师队伍,苏州在加工贸易领域形成了强大的自我配套能力,部分行业已达到80%-90%。可以说,苏州是距离自主可控目标最近的城市之一。

苏州还注重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积极推进产业链国际合作。2020年5月18日,苏州发布产业链全球合作对接图,以全球视角强化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加强当地企业与全球企业供需对接。对接图包括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新型显示、汽车及零部件、软件和集成电路等5个产业链,以及产业链各环节重点企业。微软、阿迪达斯、罗氏诊断等国际知名企业与当地签约合作,总额近4000亿元。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东莞已被明确为广东省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布局的核心城市。

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东莞具备良好基础,但“一花独放不是春”,东莞需要在继续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数个高端制造产业,形成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4.营商环境如何持续提升?

营商环境,是苏州的金字招牌。

苏州与东莞,同为地级市,在与省会城市和其他副省级城市竞争中,因受城市能级限制,优势并不突出。因此,营商环境的加分就格外重要。

在招商引资方面,“政策计算器”颇能体现苏州营商环境的优势。

2021年,苏州研制了一个叫“政策计算器”的系统,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把海量的政策、工商大数据和企业填报的详细信息进行精准匹配。只要把公司的名字输入系统,就能了解企业能享受的所有政策以及申领步骤。

面对众多市场主体的需求,苏州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涉企政策“一网清”,建立企业服务总入口;建立政策发布“一张网”,归集各类惠企政策;实现企业服务“一站式”,集成涉企公共服务及社会机构的专业服务;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内容、服务机构和优惠政策;形成诉求响应“一个环”,建立诉求受理、解决、反馈、评估机制。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公开出版,苏州有17个指标入选,其中“获得电力”典型案例入选,成为全国标杆城市。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城市参与全球产业合作的重要竞争力。对标苏州,东莞大有可为。

“致广大而尽精微”,正是基于对制造业的坚守,东莞和苏州各自不断演绎出精彩和传奇,也必将在世界制造业版图上发出更闪耀的光芒。

【主笔】 南方经济智库研究员 黄应来 张俊

【制图】 实习生 黄凯

【出品】 南方经济智库

【作者】 黄应来;张俊

南方经济智库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