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授权发布!赣州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时间:2022-09-15 01:35:48 | 浏览:528

9月27日,吴忠琼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解放思想 牢记嘱托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1年9月27日)吴 忠 琼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五届委

9月27日,吴忠琼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解放思想 牢记嘱托

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六次

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9月27日)

吴 忠 琼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解放思想,牢记嘱托,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一、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极其不易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打好攻坚战、同步奔小康,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局良好,赣州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时期。

五年来,我们扎实推进振兴发展、争先进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各项目标任务较好完成。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连续四年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第一名。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全国百强城市第66位、前进35位,今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缩小。赣州在全国区域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尽锐出战、精准施策,114.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贫困县、102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提前三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五年民生支出3603亿元,年均增长18.4%。新(改、扩)建城乡学校2658个,实施医疗项目2845个,改造城市棚户区11.8万户,学位、床位、厕位、车位紧张等问题有效缓解,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赣南科技学院成为第一所市属本科院校,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君职业学院获批设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较短时间内实现病例清零和复工复产,连续19个月没有新增病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连续四届蝉联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连续六届获评“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市”,公众安全感稳居全省第一,政法满意度大幅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主攻工业、壮大产业,“造血”功能明显增强。“两城两谷两带”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家居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00亿元,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近千亿元。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2家、总数达2250家,增量和总量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由137家增至1107家。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挂牌运行,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国字号”科研平台落户赣州。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赣南脐橙品牌价值稳居水果类区域品牌全国榜首,蔬菜产业成为新的富民产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突破50%,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建成运营,赣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们着力统筹城乡发展、补齐短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5.51%提高至55.31%。新设蓉江新区,赣县撤县设区,龙南撤县设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41平方公里增加到202平方公里,人口由130万增加到近200万。五区一体化发展、六个区域性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一环三联”快速路网基本形成,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昌赣高铁开通,赣深高铁、兴泉铁路即将通车,铁路营运里程将达924公里、增长66%,宁定、兴赣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559公里、增长40%,瑞金机场开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华能瑞金电厂二期、信丰电厂一期即将投产,西气东输三线开口供气,能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1046个,全南、上犹、崇义获全国表彰。建成“四好”农村路6789公里,实现村村通客车、通动力电、连4G网,组组通水泥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创造“赣州经验”,水土保持生态治理“赣州模式”全国推广,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低质低效林改造取得实效,废弃稀土矿山历史遗留问题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蹄疾步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党政机构、农业农村、综合医改、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全面落实,一批改革经验成为全国典型,获评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五连冠”。“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全部组建,市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1%,企业开办实现半天办结,43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深圳、广州、东莞等地深化合作,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开工建设。赣州国际陆港从无到有、实现爆发式增长,中欧(亚)班列开行量进入全国内陆港“第一方阵”,赣深组合港正式运营,在全国首创“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通关新模式。黄金机场航空口岸临时开放。招大引强、招才引智成果显著,格力电器、威高集团等重大项目落户赣州,成立赣南苏区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战略咨询委员会,建设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人才看好赣州、投资赣州。

五年来,我们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强基固本,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各项事业中。高质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党、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创新“3+X”集中学习模式,建立“每月学习日”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隆重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系列活动。狠抓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党建考核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村突破10万元。建立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容错纠错机制,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显著提升。圆满完成县乡换届,一批年轻有为、年富力强的干部走上重要工作岗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基层减负成效明显。市县两级监委挂牌成立,高质量完成五届市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全面彻底肃清苏荣案余毒和史文清、冷新生、马玉福、王四华等案件恶劣影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全力支持人大、政协履职尽责。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大统战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党管武装工作稳步提升,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群团、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老干部、关工委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的奋斗成就振奋人心。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国家部委的对口支援、倾力帮扶,得益于历届市委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驻市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赣州市委,向所有为赣州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赣州能够实现同步全面小康,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在于全市上下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振兴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迈进新征程,我们要永远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大爱,把对总书记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奋斗之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把抓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走出有赣州特色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过去五年,我们从实际出发理清思路、完善举措,尽锐出战抓脱贫、坚定不移抓产业、久久为功抓项目,推动赣南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迈进新征程,我们要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找准符合党中央要求、发展需要、群众期望的正确路径,解放思想大胆闯、紧盯目标放手干、聚焦问题攻坚拔,努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勇争先、创一流。必须把惠民生作为第一追求,以实际行动改善人民生活、赢得人民支持。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任何决策、干任何工作都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为振兴发展凝聚了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迈进新征程,我们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党中央的好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必须把强党建作为第一保障,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过去五年,我们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各级干部改作风、提效率、敢担当,全市上下攻坚克难、你追我赶,办成了一批载入史册的大事要事。迈进新征程,我们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好作风、好传统弘扬在新时代,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持续巩固风清气正、向上向好的政治生态。这些宝贵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二、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阔步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赣南的发展,先后2次亲临赣州视察指导,9次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推动《若干意见》等重大政策出台实施,反复强调“抓好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和赣州视察,提出了“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这是做好赣州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要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今后五年,是赣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东升西降”的大趋势没有变。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现代化建设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也面临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多重挑战。从自身发展看,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随着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大战略”深入实施,政策效应将叠加释放。我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区位交通优势,“国字号”平台众多的优势,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更加凸显,完全具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条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层次不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面临土地、人才、能源、环境等要素制约,统筹发展与安全任务艰巨。环顾四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迈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步伐。

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解放思想、改革攻坚、开放创新、担当实干,深入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大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科技创新赋能、深化改革开放、乡村全面振兴、城市能级提升、美丽赣州建设、提高民生品质、党建质量过硬“八大行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把赣州建设成为工业强市、开放高地、创业之州、区域中心、文化名城。

“解放思想、改革攻坚、开放创新、担当实干”工作思路,是过去五年赣州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未来五年必须始终坚持的实践要求。解放思想,就是要坚决破除按部就班的惯性思维、凡事找文件的本本主义,遇事少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办”,以思想大解放引领事业大发展;改革攻坚,就是要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直击改革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敢打“攻坚战”;开放创新,就是要坚决破除坐井观天、因循守旧的保守观念,走出去学习先进,请进来搞活市场,放开手脚闯新路,无中生有求突破;担当实干,就是要坚决破除纸上谈兵、只重牌子、不重实效的漂浮作风,打太极、踢皮球的避责思维,定了的事情雷厉风行抓落实,“能办不请示,不行要报告”,确保干一件成一件。我们要把这“十六字”工作思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推进“三大战略”,是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为赣州量身定制的重大支持政策,更是高站位的目标要求。我们要用好用活对口支援、部际联席会议等机制,在融入大湾区、建强副中心、建设示范区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实施“八大行动”,是未来赣州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全市工作的主抓手。我们要把“八大行动”项目化、清单化,建立台账、挂图作战,每年召开项目大会战流动现场会,推动赣州一年一变样、五年大跨越。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进位赶超。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经济总量向6000亿元迈进,在全国百强城市位次继续前移,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农业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形成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开放水平全面提升。“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取得更大实效,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水平开放体系基本建成,形成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城乡环境美丽宜居。城镇化质量和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显。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前列,赣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丽。

——社会大局和谐平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平正义充分彰显,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风险防范化解、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公众安全感、政法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全国差距明显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共同富裕基础更加坚实。

目标催人奋进,使命重于泰山。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心、砥砺奋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三、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打造具有赣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工业是赣州发展的突出短板。要始终坚持主攻工业,做强龙头、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做活营销,挺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脊梁。

(一)壮大更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紧扣倍增升级目标,研究出台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培育1个5000亿元、5个2000亿元和N个500亿元产业集群。推动现代家居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定制转型,促进家具、家电、家装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家居制造之都和家居集散地。强化有色金属产业资源掌控,建设永磁变速器、永磁电机和硬质合金、电子级高纯金属材料生产基地,提升“中国稀金谷”建设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做强显示模组、印制线路板产业链条,构建“芯屏端网”集群发展格局。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女装、童装、牛仔、鞋服、织造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补齐面辅料市场、设计展销等短板,打造全国纺织服装优质智造基地。推动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发展,壮大整车及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机电控、光伏组件等领域龙头企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培优扶强医药食品产业,做强“药品+医疗器械”双链条,做大粮油、畜禽等特色食品深加工和宠物经济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基地。鼓励引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发展首位产业,支持会昌氟盐化工、上犹玻纤、瑞金电子电气及材料、寻乌通用设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区域协同、互相配套、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

(二)建设更具支撑力的园区平台。实施千亿园区培育计划,力争到2025年,赣州经开区营收突破2000亿元,章贡、南康、信丰、龙南、赣州高新区5个开发区营收分别突破1000亿元,各开发区在全国全省位次前移。推进符合条件的开发区扩区调区,完善园区平台载体,继续抓好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深入推进节地增效,全面实施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优化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赋予开发区更多自主权,推进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绩效化考核,真正发挥开发区主平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

(三)培育更具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持续优化精准服务,鼓励支持优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靠大联强、做大做强。抓好企业梯次培育,力争五年内引进培育百亿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各1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以上。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用好政企圆桌会议等机制,高效落实各项惠企政策,让企业在赣州顺心舒心安心发展。

(四)发展更具带动力的数字经济。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力争到2025年,培育10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上云企业突破1万家。主动对接华为、中兴等头部企业,参与大湾区数字产业分工合作,加快龙南、信丰5G产业园建设。统筹整合数字经济产业和资源,做强“信创+网安”等特色产业,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应用等前沿产业,力争形成营收500亿元的数字产业集群。

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区域性科研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建好用好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创建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对接北上广深创新资源,争取更多国家级大院大所落户赣州。开展科技特派员精准帮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五年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位居全省前列。培育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检测中心。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在稀土钨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重点产业科技水平,在新一轮科技大潮中抢占一席之地。

(二)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探索共建科创“飞地”。加快建设中国(赣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强赣州科技大市场,建好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鼓励设立各类创投基金,加大国家级孵化器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三)广泛汇聚创新人才。出台更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实施“苏区之光”“赣才回归”等人才计划,探索“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机制,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引培共享机制,创设特色产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优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专业学科设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和“赣州工匠”。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完善人才管理、评价、流动、激励机制,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创新有平台、发展有机遇、梦想能成真。

五、大力实施深化改革开放行动,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改革开放是决定赣州未来的“关键一招”。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构建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一)改革束缚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高标准建设市场体系,提升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在开发区、旅游景区、乡镇等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推出硬招实招,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总结推广大余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经验,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等制度改革,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要素。

(二)营造比肩大湾区的营商环境。按照“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的要求,变“老区思维”为“湾区思维”,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打响“干就赣好”品牌,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深化“五型”政府建设,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进审批流程再造、“一网通办”数字化改革、“全产业一链办”改革,推动更多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强化与沿海地区口岸通关合作,提升口岸通关效率。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完善营商环境监督机制,开展“小鬼难缠”“中梗阻”问题专项治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无事不受扰、办事不求人。

(三)构建全方位融湾的开放格局。以赣深高铁开通为契机,在基础设施、开放平台、产业合作、体制机制等方面与大湾区紧密衔接,打造老区与湾区合作样板。加强与深圳、广州、东莞等大湾区城市合作,推动产业对接、平台共享、园区共建,主动融入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完善赣州国际陆港口岸功能,发展现代食品、汽车进口、肉类加工分拨、木材集散等临港经济,创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打造内陆百万标箱大港。争取黄金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提升赣州综保区能级,抓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赣粤产业合作试验区南康和“三南”片区建设,打造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四)掀起全市大比拼的招商热潮。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发扬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的“五皮”精神,紧盯大湾区、长三角、闽东南等重点区域,尽锐出战招大引强、招才引智。聚焦“1+5+N”等特色优势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赣”等招商活动,创新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社会化招商、科技招商,引进更多行业头部企业和“5020”项目。发挥国有平台公司、产业引导基金作用,通过互相参股持股撬动资本、引入产业。

六、大力实施乡村全面振兴行动,打造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探索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一)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落实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毫不放松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富硒农产品开发,打响赣南富硒农产品品牌,全域创建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实施赣南脐橙品质品牌提升工程,坚持科技兴果,巩固黄龙病防治成果,打造世界级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坚定不移发展蔬菜产业,坚持扩面、提质、补链并举,调优品种、培育品牌,创建更多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中部地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南方重要蔬菜集散地。推动油茶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生猪、畜禽、茶叶等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短板,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批乡土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

(三)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圩镇建设为重点,完善道路、自来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健全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电商网点、文化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强化约束执行力,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建设,形成舒朗有致的乡村空间。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化厕所革命,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强化农村建房管控,开展危旧空心房、超高超大房整治,提升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保护好传统村落和赣南乡村特色风貌。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打通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健全乡村消费配套,提振乡村消费。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整治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

七、大力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赣州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要求,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加快建成I型大城市。

(一)昂起中心城区龙头。加快五区一体联动发展,理顺城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同城化,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力争到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40平方公里、人口达240万。加快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桥梁等设施建设,建成“四纵六横”快速路网。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高标准建设蓉江新区、高铁新区和三江口片区,积极推进上犹撤县设区、信丰撤县设市,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都市圈。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塑造美丽城市天际线,让城市更加灵动秀美。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化设施嵌入、功能融入、文化代入,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和生态、功能修复,进一步解决停车难、买菜难等问题,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强化特色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利用,集中改造一批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城中村,彰显赣州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进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赣州地域大、县市多,强市必强县,县兴则市兴。要推进瑞兴于“3+2”经济振兴试验区、“三南”一体化、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信丰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区协同发展,培育壮大瑞金、龙南副中心城市,打造赣深高铁经济带,推动河东片区融入海西经济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加大要素保障和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动各地争先进位、追赶跨越。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推进放权赋能、放手搞活,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农业大镇、文旅名镇。

(三)繁荣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深入挖掘红色、宋城、客家、阳明等特色文化内涵,将文物资源纳入旅游线路、融入景区景点,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方特二期等标志性文旅项目,支持安远三百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余丫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石城创建国家温泉旅游度假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新建一批特色民宿和网红打卡地,打造一批精品线路,丰富景区业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要素,提升景区景点综合品质,把赣州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施骨干文化企业培育工程,推出承载赣州记忆、彰显赣州魅力的拳头文化产品,办好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等文化节会,打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扎实推进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信用债券发行、险资入赣、企业上市量质齐升、全省领先。建设金融商务核心区,引进更多金融机构,做强地方法人机构,健全现代金融机构体系。

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引进大型物流企业设立营运、仓储、分拨中心,建设高铁快运基地,发展冷链、智慧物流,形成现代集疏运体系。提升城市综合体、大型商超、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营运水平,引进国内外品牌连锁店,发展首店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电子商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办好家具博览会、服装节等重大节会活动,打造更多国家级特色化经贸交流展会,再现江南宋城“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辉煌。

(四)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积极推进革命老区交通强国试点。加密铁路运输通道,开工建设瑞梅铁路、长赣高铁;优化高速公路网络,提升普通国省道结构和水平,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黄金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建成瑞金机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通用机场;建成赣州港五云码头,实现赣江三级通航,推进赣粤运河前期工作,形成外联内畅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建成信丰电厂二期,推进“赣闽联网”“特高压入赣”和赣县、寻乌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实现县县通长输管道天然气。加快防洪控制性工程、大中型水库、梅江等大型灌区建设,强化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保障,构建现代化赣南水网体系。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推进充电桩、物联网、大数据项目建设,形成支撑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八、大力实施美丽赣州建设行动,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赣州样板

绿色生态是赣州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和最大品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坚决抓好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五气”同治、“清河行动”和土壤修复治理,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开展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争取建立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低质低效林改造、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加快城乡污水、垃圾、工业固废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环境污染防治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推行第三方治理,共同守护好赣南的绿水青山。

(二)全面推进绿色转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紧盯能耗“双控”目标,系统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腾笼换鸟”,实施产业绿色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发展生态节能环保产业。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低碳能源使用水平。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支持崇义等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建筑等创建活动,抓好制止餐饮浪费等工作,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三)健全生态保护制度。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强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环保执纪问责,打造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升级版。压实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建立企业排污黑名单制度,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落实环保督察制度,健全完善环保领域法规政策,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坚决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沉重代价。

九、大力实施提高民生品质行动,打造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办好一批民生实事,逐步实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

(一)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化“校企政”对接合作,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更多毕业生留在赣州发展。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拓宽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让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围绕加快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内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强课后辅导的针对性,扩大四点半课堂等各类特色文体培训班,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推进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支持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办好赣南科技学院,推动高校转设升级。引进深圳等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筹建若干所高职学院,组建赣州职业教育集团,整合职教资源建设赣州职教园区,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打造职业教育“赣南高地”。加强教师培训、轮岗交流和考核,建强新时代教师队伍,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三)加快推进健康赣州建设。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推动国内一流医院对口帮扶县级综合医院,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中西医技术融合。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打造全南攀岩、定南足球等特色体育品牌赛事,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办好第六届市运会。

(四)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推动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等传统业态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全民阅读,开展歌咏、舞蹈、琴棋书画社区培训等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办好老年大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推出富有赣州特色的文艺精品。

(五)牢牢兜住社会保障底线。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残疾人康复托养保障,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人口生育服务,实施三孩配套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健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六)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赣州。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捍卫政治安全,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挑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全面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用法治之光守望公平正义。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化解,推进“雪亮工程”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决不让黑恶势力死灰复燃。严厉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持续抓好防汛抗旱、气象灾害防御、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十、大力实施党建质量过硬行动,打造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红土圣地

推动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一)筑牢政治建设之魂。旗帜鲜明讲政治,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成果,引领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等各项法规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强化思想引领之力。坚持“每月学习日”和“第一议题”等制度,用好“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动理论学习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弘扬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持续开展红色名村创建和“五红”活动,做强红色研学培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选树宣传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扎实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讲好赣州故事,传播赣州声音。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农村、学校等重点领域管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

(三)夯实战斗堡垒之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高质量抓好农村、社区、机关、国企、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加强各级党校建设,抓实全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试点,突出履职能力和新知识培训,开展新时代基层干部“凝心·强基·赋能”主题大培训。加大党建工作考核权重,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共进,探索“党建+”特色品牌。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实乡镇工作力量,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在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创新发展资源经济、服务经济、物业经济,培育一批产业强村、经济强村,力争三年内所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

(四)严把选人用人之关。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培育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优秀干部,配优建强各级领导班子。注重在经济发展主战场、“八大行动”一线做好干部育选管用工作,打造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造就一批敢于冲锋陷阵的“猛将”“闯将”“干将”。优化干部知识结构,继续选派干部到国家部委、沿海发达地区跟班学习,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改进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强化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完善澄清正名、容错纠错等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保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五)永葆清正廉洁之风。落实“两个责任”,以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监督,开展政治谈话,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让新风正气不断充盈。扎实开展市级巡察机构在上下联动中更好发挥作用试点工作,高质量推进巡察全覆盖。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腐败问题,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化标本兼治,创新开展警示教育,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效,引领保障赣州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需要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共同奋斗。我们要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扎实开展立法、监督等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进一步做好统战、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画好最大同心圆。抓好党管武装工作,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全面提升国防动员能力。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科协、关工委等团体组织作用,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汇聚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赣州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肖静 校对: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李忠生

相关资讯

赣州交警发布2022年赣州中心城区中秋假期“两公布一提示”

2022年中秋小长假将至,赣州交警为您发布赣州中心城区中秋节假期道路交通安全“两公布一提示”,请您避开交通高峰时段和危险路段、合理选择出行路线,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回家,平平安安,团团圆圆。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中秋小长假期间赣州中心

仅仅半年的时间,国家三次点名赣州,江西崛起看赣州?

江西,很多网友喜欢称之为阿卡林省,其原因就是因为江西的存在感不高,而近几年,网友也列举了比如环江西经济圈、环江西自贸区、环江西高铁圈等一揽子环江西的圈圈,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江西存在感偏低。坦白讲,我虽然不是江西人,但看见这些对于江西的调侃也好

江西赣州楼市的危机,回不去的房价,赣州楼市的潜力与未来

每个年轻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市梦,有的人喜欢南方,也有的人喜欢北方。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也推动了人口迁徙,而对于很多地级城市来说受益匪浅。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当然对于城市楼市的房价也日益高涨,相比于10年前,可谓是回不去的房价。江西省赣州

江西第二大市赣州市行政区划调整设想:分赣州瑞金龙南三个地级市

在全国范围内,一座非副省级市、非计划单列市、非省会(自治区首府)的普通地级市的市委书记由省委副书记兼任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说明这座城市在全省的地位极高。这座城市就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赣州市。几个月前,有一位网友发私信建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写一篇

赣州市政府任免一批领导干部,严全民任赣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经赣州市政府研究,决定:陈相飞同志任赣州行政学院副院长; 温海、王彦同志任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免去其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李正鹏同志任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鲁华永同志任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刘春艳同

重磅!国务院发布规划10提赣州!明确赣州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日前,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54页规划,上万字发展蓝图,看得人心潮澎湃!在这份长长的规划中,赣州被提到10次!这意味着什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是未来五年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

中央有多爱江西赣州,赣州的超级中央企业制造业助江西经济发展

江西省是我国华东地区快速崛起的经济大省,江西的经济毫无疑问是以省会城市南昌为龙头。其实,江西的经济从来都不是一城独大,省内的赣州、九江、上饶等城市实力都很强。赣南地区的著名工业和制造业城市赣州,也是一个中央企业聚集的城市。你知道赣州的央企实

江西赣州国际陆港雨后初晴正繁忙

刘力鑫 摄 图为航拍赣州国际陆港全景。刘力鑫 摄 图为航拍赣州国际陆港繁忙景象。刘力鑫 摄 图为航拍赣州国际陆港大门。刘力鑫 摄 图为航拍赣州国际陆港货场上。图为航拍雨后放晴的赣州国际陆港。刘力鑫 摄图为航拍雨后放晴的赣州国际陆港。

赣州章贡宣判一起涉案3亿余元非法吸存案

中国法院网讯(肖梦怡 郭澎)6月16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人民法院对卢某遥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卢某遥、卢某逑、林某万、张某县等4人,分别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三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八万元至五万元不等罚金,同时判处被告单位赣州通达担保有限公司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追缴并责令被告单位退赔[与卢某京(已判决)共同退赔)]全部违法所得,返还集资参与人。

江西赣州:共有一栋楼,其他人签了协议房屋遭强拆?法院:违法

征地拆迁期间,拆迁户和拆迁部门之间,经常会就拆迁安置补偿问题而产生各种矛盾,如果矛盾一直未解决,那么拆迁部门为了早日完成拆迁任务,经常会采取强制拆除行为。实践中,许多房屋建筑是多人共有,如果房屋遭遇强拆,就可能出现大家心不齐、不想共同起诉的

江西赣州:三孩家庭购(建)自住住房公积金最高可贷80万元

澎湃新闻记者 计思敏8月29日,澎湃新闻从江西省赣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江西赣州近日发布《关于提高依法生育三孩的缴存职工家庭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的通知》。《通知》显示,自9月1日起,凡符合赣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依法生育三孩的住房。

九江市经济总量不如赣州市,但仍仅次于江苏省宿迁市,全国第80名

江西省两大城市之争,赣州市vs九江市,它们的经济总量差距大,但老江西人却认九江市为第二城。在江西省的范围内,赣州市人口占优势,九江市却被认为是传统的第二大城市。从下面表格中也可以看出,江西省各市实力很均衡:省会人口屈居第4,第二城九江人口仅

九江再也无力和赣州争第二城了?

江西省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出来,九江市和赣州市,在人口增量上出现截然不同的表现。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九江人口只有460万人,相比10年前,人口减少12.8万人,而人口增长率为-2.72%。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赣州人口超过897万人,相比10年

江西九江和赣州,哪个发展潜力最大

江西有两个著名城市,是除了省会南昌以外,江西最大的城市。这两个城市就是九江和赣州。九江,位于江西和安徽、湖北、湖南交界处,可以说是脚踏四省。庐山,位于九江境内,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山奇水秀,因一首《望庐山瀑布》而冠绝天下…九江自古以来就是

赣州市章贡区关于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通告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经章贡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于2022年9月7日至9月9日,在全区范围内连续开展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采样对象章贡区工作、生活、学习的所有人员(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临时流动人口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今日潍坊恒洁卫浴资讯网生肖马运势网北京房产信息网免费电影网开关插座品牌网防城港新闻资讯网杭州交友相亲网天下奇闻异事高空跳伞运动网家具品牌网美奈旅游网速比涛泳镜芭提雅旅游网南充新闻头条网
赣州新闻头条是赣州地方新闻资讯网站。网站立足客家摇篮赣州,面向海内外客家人士和各界网友,以传播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为己任,提供各地客家资讯、江西省新闻最新消息、章贡区新闻网、江西赣州今日新闻、江西宜春最近新闻事件、江西省新闻最新消息、赣州本地新闻和其他各种新闻信息。
赣州新闻头条网 26333.cn ©2022-2028版权所有